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草根馨园

钻出泥土,呼吸清新之气;触摸阳光,以慰寸草之心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读《诗经别意》  

2011-01-02 12:12:32|  分类: 佳作欣赏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读《诗经别意》 - 草根 - 草根馨园

 

草根:在网上读到钱红丽所写的《诗经别意》里的一段内容,现在推荐给朋友们阅读,爱写诗词的朋友不要错过哦!诗经别意 - 草根 - 草根馨园

  《诗经别意》引用地址:http://product.dangdang.com/product.aspx?product_id=20755292

读《诗经别意》 - 草根 - 草根馨园

 作  者:

钱红丽 著

出 版 社: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

本书为钱红丽新近生活读书随笔集。以个人生命体验重新解读经典作品《诗经》,新颖别致;将《诗经》的古意化为当下的今意,昭示了经典永恒的魅力和超越时空的延续性。古典韵味融入现代气息,细节处理上生动有弹性,语言富有张力,别具一格,是近年来文坛少有的文化感悟类佳作。作者的文字坚硬而华丽,在《散文》杂志开设“诗经别意”专栏,连续五年,反响强烈。

 

1上部:
一个朋友说,中国人没有孤独感,从来写不好孤独的诗。我非常不同意,以《诗经》为例——这里收有多少孤独之诗,比如《摽有梅》,是多么孤独的啊。一个姑娘从树上的梅子落到剩下七成,写到梅子落到只剩下了三成,而那个人还是没有来,最后等到树上的梅子悉数落尽……那个人依然没有来... ...

读《诗经别意》 - 草根 - 草根馨园

节选《诗经别意》内容,作者:钱红丽

 

4、《击鼓》:爱的无望,生的悲哀(1)  

    击鼓其镗,踊跃用兵。土国城漕,我独南行。

  从孙子仲,平陈与宋。不我以归,忧心有忡。

  爰居爰处?爰丧其马?于以求之?于林之下。

  死生契阔,与子成说。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。

  于嗟阔兮!不我活兮!于嗟洵兮!不我信兮!

 

  年轻的时候,读张爱玲,在《倾城之恋》里,范柳原读“死生契阔,与子成说。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”给白流苏听,说是最悲哀的一首诗,生与死与离别,都是大事,不由我们支配的,比起外界的力量,我们人是多么小,多么小!可是我们偏要说:我永远和你在一起;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。——好象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!白流苏似乎没能懂得这几句诗的深意,沉思半晌,干脆恼了起来对范柳原说:你干脆说不结婚,不就完了!还得绕了大弯子,什么做不了主……

  那时,我尚未接触《诗经》,不晓得这几句话的来龙去脉,凭第一感,只囫囵觉得这是一句美丽的誓言,怎么会是读起来感到悲哀呢?当年,我对张爱玲借范柳原之魂的这句慨叹感到隔得很,也不作停留深入,便一衣带水的粗略扫过了——向来如此,小说家的世界,平庸的我们何尝真正进入过?当时,反而觉得这是几句非常温暖的诗,“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”,这句话说出来,是多么让人有安全感啊。如今,在感情上,男男女女们仿佛一齐患上了饥渴症,缺的就是这种一字千金的重诺。

  然而,多年以后,当我第一次接触《诗经》,找的就是这几句诗的出处,当时,手边的版本源于齐鲁书社。无从学养可言的我,一味局限于这个版本的解释,可谓把版本当《圣经》来读的。读过之后,产生了相当失望的情绪,失望于这几句诗并非一对恋人间的誓言。齐鲁书社的版本,千真万确将这几句诗解释为战士之间的盟誓的,说它是一首男人们在战场上相互激励的诗。当年,根本没有怀疑能力的我,对古籍文言一知半解,以致走上了“尽信书而不如无书”的歧途。稀里糊涂地过去几年,我那份对于《诗经》的热情依然没有消逝,也就一直读下去,在各种不同的版本里穿梭识别,终于有一天,悟出自己上了一个大当——关于这篇《击鼓》的解释简直错得离谱。

  我到底明白过来,彻底摒弃掉“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”这么美丽的誓言是战场上的男人之间的谍血盟誓的看法。曾经的这个“当”,上得相当地灰头土脸,仿佛无从说起了,以致让我留下了极深的内伤——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,我拒绝再看任何形式的版本注释,甚至,到了逃避的程度,好比逃避中国的教科书一样,总委屈地认为自己是被耽搁的一代,许多与生俱来的想象力都被扼杀殆尽。这种逆反心理太过根深蒂固,眼下,无人可以把我说服。这是题外话了,暂且不提。

4、《击鼓》:爱的无望,生的悲哀(2)  如今,反复读这首诗,似乎懂得了,我愿意这么把它翻出来:击鼓声响在耳畔,将士们正在奋勇演练着刀枪。防御工事已经修好,我还要随军远征南方。我跟随一位名叫孙子仲的将军奔波前线,为的了平定陈宋两国。不能擅自回家,我忧心忡忡郁郁不乐。我将身在何方,身处何地?我的良马将要丢失在哪里?我到哪里才能把它找到?我来到到山林泉水之地。生死离合,曾经我与你说过的。将牵着你的手,与你一起老去。可是如今零落天涯,我怕是不能活着回去了。可叹如今天各一方,我对你的誓言就要成为一句空话了。

  写这诗的人,他不过是浩浩队伍中的一名不起眼的小兵,不得已随着将领的征服欲望,踏上茫茫征途。这一去,可能就是永别了,他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?还是家中的那个人。他曾经可是答应过她的,照顾她一辈子。如今,自己被卷入战争,十之八九要战死沙场,再也不能回去了。眼看曾经的誓言都付诸流水……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。到这里,我恍然懂得了张爱玲的感慨——时代的大背景下,个人的儿女情长根本就被忽略不计了,它怎么能得到成全?在时代的风云突变前,个人的情感又算得了什么?它一直处在被忽视的地位,以致这几句诗读起来,才那么悲哀——悲哀就悲哀在,个人的感情得不到成全。个人在时代面前,实在渺小得如同一粒芥菜籽,到了战争年代,谁会考虑到成千上万家庭的和美,谁又会来成全个人的爱情?时代的大朝席卷一切,一切都让位于掠夺和残杀。爱情在宏大的战争面前,多么不值一提啊。这才是小我的悲哀寒凉。

  生离死别,原本无法预料,可是,在这首诗中,在出征途中,这名战士早已预料到自己的命运,尽管目前尚有一口热气在,可是,大敌当前,自己作为一枚小小的棋子,送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,想起家中苦守的爱妻,怎不叫他肝肠寸断?生的莫大悲哀,是因为预料到死期不远。

  誓言,原本明亮暖人,但这个曾经许下誓言的人,此时此刻分明感觉自己命将不保,再也不能兑现诺言了。如此暖人的誓言,在这里反而衬托得这首诗更加悲哀了,所谓“以乐景衬哀情,反而增其哀”。

  关于这首《击鼓》的版本注释,真算得上千奇百怪,著名的闻一多先生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,从这首诗中,他竟考察出同性恋的苗头,他是同样将这首诗当成了沙场战士之间相互激励的诗去理解的。按照闻一多的逻辑,两名小战士间既然有了“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”的誓言,那么,他们不是同性恋又是什么?然而,我现在简直把闻一多的推论当作一个笑话来看的,而且是一个具有相当的想象力的笑话。

  这大抵就是《诗经》的魅力所在吧,不同的人对它有着不同的理解,不同的人对着它抒发着不同的情怀——《诗经》好比一只温润的玉杯,每个人都可以拿起它,斟满自己的酒,浇自己的块垒,如同叶嘉莹先生,当她读杜甫的“秋兴八首”,有了感念,情难自抑,写出来一本比砖头还厚的书。

  这一部美丽的《诗经》,简直就像一条永不枯竭的大河,几千年流淌下来,养活了多少版本专家,滋养了多少奇异的想象力?

  

 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611)| 评论(79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